期货配资是什么 妙手科创,点亮教育——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教师刘志伟访谈

私募杠杆配资网_杠杆网资本分配_杠杆资本分配网
你的位置:私募杠杆配资网_杠杆网资本分配_杠杆资本分配网 > 杠杆网资本分配 > 期货配资是什么 妙手科创,点亮教育——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教师刘志伟访谈
期货配资是什么 妙手科创,点亮教育——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教师刘志伟访谈
发布日期:2025-05-14 22:27    点击次数:129

期货配资是什么 妙手科创,点亮教育——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教师刘志伟访谈

刘志伟期货配资是什么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基础教育杰出人才,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华南师范大学等四所大学兼职教授。曾主持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辅导学生获国家专利75项、国际金奖或冠军15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42年,担任科技教师30年,从一名乡村生物教师成长为国家级科创名师。他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小创客”,申请获批国家专利75项,带领创客团队屡次获得世界级金奖,多次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飘扬。他就是刘志伟,被师生们称为“科学家老师”。

1981年8月,刘志伟从中专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家乡潮州市饶平县新丰镇中心小学任教。在这个不起眼的乡村小学里,他步入了向往的教坛。1984年,刘志伟进入饶平县第四中学执教,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1994年,乘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科创风”与“下海潮”,刘志伟来到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继续追逐他的教育梦想。在这里,他担任过高中生物教师,后因高考政策调整,转到九江镇初级中学任教。这也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耕科创教育的沃土。

出生自农村、起点是乡村教师的刘志伟,深知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落后……即使到了珠三角地区的乡镇学校,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依然固守陈旧。如何找到乡村教育发展的破局之路?多年来,刘志伟坚守乡村学校,利用乡村特有资源,探索科创教育,激发学生创造活力。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成果不仅成为许多乡村中小学发展破局的法宝,更成为许多一线城市学校开展科创教学的范本。

创新融入生物课堂

作为一名致力于科创教育事业的生物教师,刘志伟将生物科学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把生物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构建系统化的科创教育理论。

在乡村学校教书多年的刘志伟发现科技教育在农村地区普遍受到忽视。他曾在科学课上向同学们提问:“怎样的人才称得上科学家?将来谁想当科学家?”结果却出乎意料,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科学家在学生们眼里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名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搞科技创新并不是发达地区教育的专利,在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更加要迎头赶上。”刘志伟如是说。

为了让学生爱上创新,刘志伟在课堂设计上别出心裁,为学生揭开科技创新的神秘面纱。在“走进科技”课堂活动中,刘志伟围绕“立志做个小小科学家”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有关科技的书籍、电视节目,探究身边有趣的小动物,发现身边新奇的现象。例如,在课堂上讲到“发酵”的知识点时,刘志伟便进行了拓展性教学实践,围绕发酵原理鼓励学生做实验,还组织学生开展“发酵比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爱鸟周”之际,刘志伟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环境资源,组织学生去野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喂养野鸟,帮助冬季觅食困难的野鸟;到树林里挂置人工鸟巢,为鸟类提供适宜的繁殖及居住条件;组织观鸟活动,通过摄影、绘画等形式观察、记录不同鸟类的生活习性,用录音笔、手机等记录鸟鸣等。

在这些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一些学生还提出了富有创意的想法,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些活动,不仅助力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学生点亮了创新的火苗,点燃了走进科学的梦想。

在日常教学中,刘志伟不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生物学活动,还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撰写生物学科技小论文。科技小论文要在科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科学现象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类比想象或抽象概括。刘志伟认为,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是成为“小科学家”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提高学生科技素养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刘志伟在工作室

创客奔赴国际大奖

当许多人还在应试教育的洪流里摸爬滚打的时候,刘志伟已站在了创新的风口浪尖,更是把学校的科创教育做出了名堂。他带领着一手培养的小发明团队,满载着创新教育的硕果,走出了南海,走出了广东,甚至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自1995年以来,刘志伟带领九江镇初级中学小发明团队屡次参加科技创新赛事,共获得75项国家专利、国际金奖或冠军15项,国家级一等奖或金奖超过100人次。

当时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设有小发明项目,省、市、区也设置了相关的比赛。刘志伟代表学校多次参赛,屡获佳绩。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他决定将校园科创项目常态化,挑选学生组建了一支发明小组,亲自带领学生参加一场又一场比赛。作为参赛指导老师,刘志伟不仅要解决实验材料、作品汇报等技术问题,还常常要处理家校沟通、交通食宿等生活问题,但他认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学生不能只埋头读书,适时地参加各类创新大赛是对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历练。”刘志伟介绍说,“不少对科技有兴趣的同学因为发明比赛,在全国甚至国际舞台上获了奖,有的还被免试保送到重点大学。可见,科技创新的价值是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我一直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多动手实践,学校也会用加分等方式激励学生参加创新大赛。”

手把手教不出发明家。作为指导老师,刘志伟在指导学生发明活动时,更多的是发挥引导和鼓励作用,他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记得发明小组的第一个小发明是“子弹回收器”,当时学生“诉苦”玩具枪子弹射中靶子后难以收集,刘志伟便鼓励大家自制一个回收器。小发明团队经过讨论、构想、购买材料制作和反复实验,终于成功做出了让子弹击中靶子后掉进木盒子里的装置。这个类似玩具的小发明,获得了南海区“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给师生们带来了莫大的鼓励。

学生的创新素养,不仅包括知识积累、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还包括团队协作能力、耐心毅力和探索精神等。在完成一个小发明前,刘志伟和学生往往会经过数周乃至数月之久的讨论和准备工作。一个发明构想在最初可能很粗糙,这个时候刘志伟会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最终完善整个计划。在研究智能环保生态养殖系统时,刘志伟和学生们经过了反复试验,才最终敲定方案;在准备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的作品时,刘志伟也是跟学生们前后推敲了数个月才有眉目。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刘志伟认为,漫长研究过程中的探索钻研,对于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经过这些历练,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客”。“创新创客教育是我的工作特色,我认为‘创客’就是把创意想法转变成现实的人。创客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

风雨无阻数十载,刘志伟培养了超百名“小创客”,他们之中有不少已大学毕业,成为社会栋梁之材,其中走出了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科研人员、技术骨干等,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生力军。

九江镇初级中学科技创客与申请专利的沙龙

产权教育铸就创新之盾

创新如同一块璞玉,需要精雕细琢,更需要悉心呵护。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大力推动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2019年,九江镇初级中学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在知识产权教育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九江镇初级中学科技处主任,刘志伟也是学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的“总军师”。学校刚开始试点的时候,师生普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为改变这一局面,刘志伟从理论学习、实践发动、文化宣传、制度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组织教师参加校外理论学习培训,开发校本课程,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校园文化宣传等。如今,学校每学期均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每年开展一次以上的知识产权专题讲座或竞赛。谈到保护知识产权,师生的重视度明显提高了,刘志伟说:“学生们会主动谈到有谁发明了什么东西,申请了专利。大家都了解,发明和专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中小学生也可以发明创作,申请专利,发表文章。”

除了“意识薄弱”的问题,刘志伟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在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时,还面临“课程难开展”的问题:虽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要求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但目前仍未纳入学校工作和绩效评价指标,导致知识产权教育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同时,知识产权教学无统一的教学大纲,缺乏参考资料,各地水平差异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刘志伟带领教师们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把知识产权教育的评价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致力于完善校园知识产权教育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及保障机制。

为填补知识产权教学教材的空缺,刘志伟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吸纳我国各地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有益成果,编写了一本干货满满的教学指导用书——《中小学知识产权教学指引》。全书全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学的重要意义,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案例,并介绍获奖发明及专利创意作品情况等。该指引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操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教师关于知识产权教学“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难点问题。这是我国第一本服务于中小学知识产权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凝聚了刘志伟多年来探索知识产权教育、开展科创教学的心血。教材于2020年7月正式出版,一经面世即被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教师广泛应用。

从设计知识产权课程到编写教材,从开展知识产权课堂教学到培养更多专业教师,刘志伟在知识产权教育这条路上一走就是20多年。他说:“通过知识产权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助力学生创新发展。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刘志伟在国家知识产权教育“青年骨干赴广东国情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中做经验介绍

帮扶广撒科创之花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刘志伟扎根乡镇教育42年,不仅辅导学生荣获省、国家及国际奖项无数,更放眼于未来,努力为国家科创教育事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2010年,广东省刘志伟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刘志伟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引导每一位学员制订发展规划,悉心做好跟岗培训、管理和效果追踪。十多年来,从名师工作室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省市级名师。“培养一个名师,不仅可以成就一批学生,还能影响一所学校,带动整个教育。”刘志伟说。

刘志伟名师工作室像一座灯塔,照亮了许多教师的成长成才路;九江镇初级中学的科技教育成为一张名片,展现着南海科创教育的耀眼成绩。刘志伟又将目光投向了更远也更艰难的征程——他远赴全国各地开展教育公益活动,尤其是贫困山区学校,他希望多年来科创教育的成功经验能在各地复制,为广大乡村学校开辟出一条科技创新教育的振兴之路。近年来,刘志伟除在广东省内多个市县进行教育扶贫外,还受邀到西藏、四川、湖南、安徽、河南、新疆、内蒙古等地开展创新和知识产权教育等培训,惠及数以万计的师生。

“培养一个名师,影响一个学校,带动整个教育。”通过这样的理念,刘志伟从培养一个名师到多个名师,从指导一项活动到多项活动,从指导一所学校到多所学校,进而形成带动广大学校、地区发展的辐射效应。截至目前,刘志伟已开展专题讲座超过300场,指导名师超过3000人。一串串亮眼数字的背后,是一位科创名师不忘初心的付出,助力许多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走向科技创新教育之路,为广大乡村地区中小学生铺就了“追梦跑道”。

刘志伟(右一)辅导的学生卢星羽(右二)、毛子明(左一)荣获第34届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金奖

刘志伟获学员们赠送“创新模特”版画

(素材来源:《成长》杂志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