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是青楼女子,却成为万人敬仰的抗金名将,更是青史留名的巾帼英雄。
她挽救南宋于水火,抗击金军十几年,宋高宗赵构称赞其为:
“智略之优,无愧前史。”
“智略之优,无愧前史。”
她就是一代名将梁红玉。
她的一生跌宕起伏,极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名气不输岳飞。
当代书法家杨修品曾为她深情题词:
“红妆亦显英豪气,翠袖犹藏赤子心。
青史长留丹心在,永垂不朽耀乾坤。”
“红妆亦显英豪气,翠袖犹藏赤子心。
青史长留丹心在,永垂不朽耀乾坤。”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梁红玉那传奇而励志的一生。
展开剩余89%出身武门,却沦落风尘
说起梁红玉,其实在正史中,并没有梁红玉的名字,而是称为梁氏,出生年份不详。
红玉则是出自明朝传奇剧本《双烈记》,于是后世便称她为梁红玉。
梁红玉出身于武将世家,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军中担任要职。
尽管身为女子,却自幼便与哥哥们一同习武,深受将门虎女的熏陶。
她不仅自幼研读诗书,还习得一身武艺,更拥有惊人的神力,能够轻松挽起强弓,其张弓之力可达二十石,二百步内箭无虚发。
在如此成长环境下,梁红玉的性格异常坚毅,完全不见寻常女子身上的柔弱之态。
公元1120年,宋徽宗在位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睦州流民潮涌,人心惶惶。
此时,一个名叫方腊的人崭露头角,他凭借过人胆识和威望聚义士数十万,发起浩大起义。
这股民间力量令宋廷倍感压力,多次镇压均无果。
因此,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被朝廷派遣参与平定方腊的叛乱。
自古便有“功必赏,过必罚”的律令。
不幸的是,在平定方腊的战役中,祖父和父亲未能及时抓住战机,致使战局逆转,大败而归。
朝廷对他们降下重罪,处以死刑,梁家迎来了灭顶之灾。
自此,梁家昔日的光辉一去不复返。
梁红玉虽然身为女子,但在那个时代,她也不能置身事外。
古代,一旦家族成员犯下罪行,其家属往往会被迫卷入其中,有的被送入宫中为奴,有的则被充为官妓。
就这样十五岁的梁红玉,被官府强行充入了官妓之中,她的命运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虽然沦为了由各州县官府严密管理的官妓,但梁红玉并未就此沦为寻常歌姬。
她只卖艺不卖身,因为自幼接受的教育让她精通笔墨,才情出众。
同时,她还拥有一身不凡的武艺,矫健勇猛,渐渐地成了青楼中的头牌。
在那个以取悦客人为生的环境中,梁红玉却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与骄傲。
对于那些平庸的少年子弟,她从不轻易示好,甚至常以冷眼相待,这份独立与坚韧使她在风尘之中独树一帜。
一代名妓,为爱驰骋沙场
转眼过了几年,宋军平定方腊战事告捷,班师回朝。
军队路过京口进行休整之际,胜利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众人决定好好庆祝一番。
在这样的欢庆氛围下,主帅特意召来官妓陪酒助兴,而在这群官妓之中,便有梁红玉。
在庆功宴上,有一位独自坐在一旁,默默饮酒的男子。
他那孤独的身影,在热闹的宴会上显得格格不入,引起了前来陪酒的梁红玉的注意。
这位男子就是韩世忠,陕西绥德县人,身材高大,体格健壮。
在平定方腊的战斗中,他表现出色,立下赫赫战功,预示着未来的仕途将会一帆风顺。
但亲手擒获方腊的大功,却被上司独揽。
梁红玉观察着韩世忠,见他相貌堂堂,气质非凡,心中暗自断定此人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于是,她心中悄然生出了倾慕之情,芳心暗许。
韩世忠同样被梁红玉的独特气质所吸引,她虽流落风尘,且丝毫不落俗媚,眉眼间流露出一股英气,这是许多男子都望尘莫及的。
就这样32岁的韩世忠邂逅了19岁的梁红玉。
当年因为镇压方腊起义失利,梁家才有了后来的悲惨命运,所以当梁红玉得知韩世忠生擒方腊后,便主动上前问候。
不久之后,韩世忠便决定为梁红玉赎身,将她领回家中,成为自己的小妾。
令韩世忠意想不到的是梁红玉果真不是一般的女子,不仅将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跟随韩世忠四处征战。
后来,韩世忠的夫人离世后,梁红玉更是得到了正室的地位,成为了韩家的女主人。
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席卷中原,徽宗与钦宗两位皇帝不幸被金人掳走。
北宋王朝就此覆灭。
随后,宋高宗赵构于风雨飘摇中建立起南宋,然而新政权却奉行着一种“畏敌如虎”的妥协策略。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构并未选择亲自北上抗击金兵,而是派遣了韩世忠等一众将领,分散至各地布防,以阻挡金军的南下之势。
而他本人,则是一路南逃。
在这南逃的艰难旅途中,高宗依旧亲近宦官,并重用与宦官交好的官员王渊。
王渊虽身居高位,统领军队,却是个贪得无厌之人。
他竟挪用战船,满载自家的金银珠宝过江,全然不顾随行军士的死活。
他的这种行径最终激起了众怒,当军队行至杭州时,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再也无法忍受,起兵叛变,将高宗围困在城中,逼其退位,并禅位于太子,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
这次叛乱历史上被称为“苗刘兵变”。
此时,韩世忠已成长为一方将领,正带兵驻守秀州。
然而,他的妻子梁红玉和儿子却留在了杭州,同样被困在城中。
高宗身处绝境,唯一的生路便是指望韩世忠能带兵勤王。
于是,他请求太后出面,秘密下诏召梁红玉入宫,希望她能设法出城,向韩世忠求援。
梁红玉闻讯后,毫不犹豫地换上戎装,背上儿子,策马飞奔一日一夜,终于赶到了秀州。
她成功地将高宗的困境传达给了韩世忠,并请求他立即发兵救援。
韩世忠闻讯后,立即率兵赶往杭州,最终成功解围,挽救了高宗的性命。
梁红玉因此立下大功。
宋高宗亲自下诏册封其为“安国夫人”,并赐予爵禄,还在封爵的制文中称赞她“智略之优,无愧前史”。
这是梁红玉第一次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并未止步于此。
接下来,梁红玉还勇敢地走向了战场,展现出了非凡的英勇与智慧,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女将军、女英雄。
血染盔甲,终名垂青史
公元1129年深秋,金军以雷霆之势南侵,十万铁骑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临安城危在旦夕。
然而,金国四皇子完颜宗弼因纵兵过深,意识到局势不妙,为避免被宋军合围,他决定暂时退却北归。
此时,梁红玉敏锐地察觉到了战机,她向韩世忠进言,认为若不趁此机会给予金军迎头痛击,日后必将后患无穷。
韩世忠深以为然,然而他手中兵力有限,仅有八千将士,与十万金兵相比,力量悬殊,胜算似乎渺茫。
兵书有云:
“归师勿遏,穷寇莫追。”
“归师勿遏,穷寇莫追。”
意思就是不要阻截撤退的军队,否则回归心切的军队往往会发挥出超常的战斗力。
梁红玉看出了丈夫的担忧,她毫无惧色,毅然决定亲自上战场,为宋军擂鼓助威。
她身披战甲,手持鼓槌,站在战鼓前,气势如虹。
随着她鼓声的响起,宋军士气大振,战士们奋勇向前,与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梁红玉的鼓舞下,宋军将士们奋勇杀敌,虽然人数劣势,但他们的斗志却丝毫不输于金军。
经过一番激战,宋军竟然奇迹般地击退了金军的进攻,取得了巨大胜利。
《宋史》曾这样记载:
“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
“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
经此一役,梁红玉名震天下,朝廷感念其功,特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此后,韩世忠与梁红玉始终坚守在抗金的最前沿,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
为了更有效地协助韩世忠,梁红玉亲自组建了一支娘子军,她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斗志,引领这支队伍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公元1135年,梁红玉在与金军的激战中不幸英勇牺牲,倒在了她一生坚守的沙场上。
金军为了打击宋军士气,残忍地抢夺了她的遗体,致使她无法保留全尸。
这位年仅33岁的巾帼英雄,就这样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梁红玉,这位女子柔中带刚,壮志豪情丝毫不输男儿。
她多次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宋朝于水火。
在丈夫身边,她既是贤良淑德的内助,又是智勇双全的战友,共同平定内乱,抵御外敌,捍卫国家的安宁。
她以非凡的英勇与智慧,给予金兵沉重的打击,为宋朝的抗金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她的英勇事迹,不仅彰显了女性的力量与智慧,更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光辉典范。
发布于:北京市